读书与梦想

从《我是歌手3》到读书


今天看完了《我是歌手3》,湖南卫视出品的一个很火的的节目,除了”真”歌手们的美妙歌声外,还值得一提的是涵哥的救场,涵哥的沉稳和机智得体的回答为这场音乐汇增色不少。涵哥本人也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,我们全家的偶像。作为一个湖南人,应该没有人不知道涵哥。从当年《玫瑰之约》的青涩,到《越策越开心》的策神,《天天向上》的顶梁柱,再到现在大型演出如《我是歌手》《跨年演唱会》等的御用主持,湖南卫视的台柱子,不知不觉已经追了涵哥十多年。涵哥一步步坚实地走着,我也一步步见证着涵哥的成长。

我开始读书也和涵哥有着一些关系,当我知道涵哥这么忙的人居然能抽出时间读书,而且是大量的时间的时候,我就问自己“我为什么做不到了?”。于是去年我发愤图强,读了147本书,当时其中有很多烂书,也有些人说我读书太糙,品味太低。嗯,确实有这个问题,去年的书很少有精读的,但我觉得去年最大的收获是形成了珍惜时间,抽空阅读的习惯,我想这个习惯带来的价值是会远远大于我去年读的那147本书的。今天的目标要重新调整一下,不再追求数量,缩减到50本,但希望其中有10本书能细读,能做一些读书笔记和总结。在这也向大家推荐一下,我的偶像,涵哥的书《有味》,这是一本真诚的书,也是一个脑残粉无脑的推荐。

梦想还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


“梦想还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”马云让这句话火起来了,同时火起来的还有阿里巴巴(baba)。说到阿里巴巴,就得提下毕业时的选择。毕业前,有三个选择在我面前:淘宝,腾讯和国土局。当时淘宝给的special offer:可观的月薪+可观的期权,如果去了淘宝,且熬到了今天,当时的期权应该值个小千万。腾讯是当时实习转正时给了个S级,没有面试就直接给了一个还不错的offer,package要比淘宝高一些,没有股票/期权,但是吴军(他的文明之光也值得一读)老师亲自带队,这对还没有毕业的学生的诱惑是很大的。国土局,当时是准备打个酱油的,但不小心考了第一(有点小得瑟),结果发了体检通知,但最终也没去。不知道有没有进入黑名单,也许这辈子与政府部门无缘了。但,但,但,最终去的不是这三家,去的是一家创业公司 – 豌豆荚。阿里股票解禁慢慢逼近,周围有些朋友问我,有没有后悔没去淘宝,不然现在就可以过点小资的生活了。坦白的说,肯定有,但后悔又有什么用了,日子还得继续。而且豌豆荚早期的氛围真的很特别,很吸引人。如果让我重新选一次,我可能还是会选豌豆荚(仅限二三十人时的豌豆荚)。在豌豆荚的这几年,它给我尝试的机会,发挥自己的机会,走出去看更大世界的机会,我也一直在成长。前段时间,有个朋友想找我去当一个小公司的CTO。我当时挺惊讶的,问他“为什么找我呢”,他的回答还挺让我欣慰的“你做事靠谱啊”。回顾这几年,学到最多的就是利用已有资源去把事情做好,做个靠谱的人。但目前个人能力无论是技术,还是沟通协调能力都有很多缺陷,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,也需要更厚重的积累。

说完自己了,也谈谈豌豆荚吧。豌豆荚是一家有梦想的公司,但过去的一两年,豌豆荚是有问题的,梦想和能力的差距有点大,俗话说的好”步子迈的大了,容易扯着蛋”。过去的一两年,豌豆荚一直在探索新的东西,但每次探索都是一次allin,都伴随着组织架构的重大调整,慢慢的文化没了,凝聚力没了。直到去年年末,这次调整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的,并不是因为我所负责的团队重新得到了关注,而是公司终于重新重视了基础服务,知道了稳定后方,真的开始实践current70%,explore30%。虽然这个被提了很多次,但翻翻豌豆荚的历史,基本都是纸上谈兵。那对于员工来说,需要怎么做了,去找到自己的定位吧。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,把事情做扎实了,做到令自己满意,学到点真本事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豌豆荚只是你人生的一段旅程,既然在路上,那就让这段旅程更精彩一些吧。

读书与梦想


前面提到了读书,也提到了梦想,那么读书和梦想有什么关系了。读书和旅游都是探索梦想的手段,既然现在拖家带口没条件去旅游,那就好好的读读书吧。我目前的梦想很简单,就是成为涵哥那样的人,有点书生气,有着自己的价值观,孜孜不倦的做着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。那么怎么去实现这个梦想呢,也先读点书积累积累吧。当然梦想的实现也需要好的执行,后续再找个时间谈谈自己对好的执行的理解。

最后借用易中天老师的一句话结文 “夹起尾巴做人,埋下头去读书”。

豌豆荚历程 – 发布会分享

大家好,我是彭跃辉,是豌豆荚的一名工程师,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豌豆荚的奇妙经历。

2010年年底,当时有个师兄在豌豆荚工作,他叫陈兴润,是我们实验室的大牛。当时想着既然兴润都去了,就过去看看好了,当时真的只想过去看看。但这一看,就再也回不来了,也开启了我在豌豆荚的三年生活。每次跟崔阿姨说要回实验室时,崔阿姨就会请你吃pissa,吃了几顿pissa后,就自然加入豌豆荚了。据说崔阿姨是有一套成型的吃饭理论,去雕刻时光是谈事情,去喝咖啡是争取你,去跟你是日料,就是意味着你做的不好,可能要被开除了,庆幸的是,吃了好几次,每次吃的都是pissa。来豌豆荚实习后,过的很愉快,每天大家一起韭菜鸡蛋,一起踢桌上足球,但总得干点活吧。当时豌豆荚还是1.x时代,主要功能是让用户在PC上下载应用,然后同步到手机上。而各大市场的搜索确实做的太次,比如搜QQ居然在第一页居然找不到QQ,这个是绝对不能容忍的,而QQ这个case成为了我们搜索的golden set。另外一个原因是用户搜索一个软件很麻烦,因为要去不同的市场去找。于是我们觉得自己实现一个,其实就花了两周的时间,一个简版的应用搜索就诞生了。当时的发布也挺戏剧的,jack,junyu,xingrun我们几个人在厨房,投影到一个破旧的电视,一起看了看搜索的排序,搜索提示,就上线了,真的上线了。一年之后,应用搜索的每日下载量也突破了千万。在这期间,真的学到了很多,我做了爬虫,做了搜索,做了升级,做了数据库的设计,还有数据聚合,服务运维,前端等工作。在这个项目里,很忙,也很充实,可以做的事情很多,学到的东西也很多,但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,如时间安排不是很好,delay的事情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和王总的思路不合。

后来老板觉得自己的很多想法都没有得到实施,就开始一个新的项目,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挺不爽的,我做的好好的,为什么需要换一波人来做。当时想着离开豌豆荚,但未遂,记得当时是在日昌餐厅,又是和junyu和崔阿吃了顿饭,点了很多肉,长谈了一下午,明白了很多事情,而这次谈话也把脱轨的我拉回来了。与此同时收到了几位很好的朋友写给自己的便签,那时的感觉有这群朋友真好,很感动,后来发现这也是崔阿姨安排的。但当时的自己还是很固执的,没有跨过那道坎,最终还是决定离开了应用搜索。

离开之后做了第二个项目–豌豆猜。豌豆猜是一个个性化应用推荐引擎,在这个项目里,我有足够的自由,可以尝试很多自己的想法,但也多了很多事情,比如需要设计师的帮忙,前端的加入,需要自己去分析数据,去发现改进的方向。但我相信利用现有数据挖掘有价值的点这种方式,是豌豆荚接下来需要继续探索的路。从这个项目里,慢慢学会了理解别人的价值,理解各个角色的重要性。后来又去做了云备份的服务端工作,直到去年8,9月份,发现应用搜索其实还是有很多可做的事情,就向冯峰申请,再次回到了应用搜索。从爬虫出发,把抓取,解析,聚合,搜索等做了一轮新的优化。比如聚合的效率提升5倍(db => cache => 代码逻辑 => queue), Changelog覆盖率到达98.8%, 应用的发现到入库< 2min ,开发者提交应用的优先队列,对外的服务接口化等。比较自豪的是,这些优化获得公司的NB奖,而且这些改进其实都源自于数据分析。截至到现在,我们收录了115w个独立的应用/游戏,620w个apk(应用安装包),从我们调研的样本上看,目前提供的升级数量也远超竞品,我们也将利用我们的应用基因库,为用户提供跟多的便利。

过去的几年,结了个婚,买了个房,跟睡了两年的室友泼哥分开,摇号两年多依然没有中签,也从一个学生成为了一位程序员,从男生成为了男人,即将从丈夫成为了爸爸。过去的几年,也学到了更多的责任,以前做事完全凭个人的喜好,而现在慢慢理解了负责和承诺,2014年,正如我微信里面说的一样,要淡定点,踏实点,勤奋点,专注点。过去的几年是把60分做到80分的过程,但2014将是一个把80分做成90分的过程,我相信这个过程是更让人兴奋和激动的,也希望能跟豌豆们一起去搜寻,一起去探索。对,一起去搜索。